刘禹锡(772年-842年),字呈祥,汉族,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唐代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政治家。因曾任宰相,有“刘相”之称。他曾经经历过仕途的辉煌,但又因得罪武则天而沦为平民。尽管如此,他仍凭借卓越才华,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。
刘禹锡自幼聪明好学,兼善书画,曾考中进士,曾官至御史中丞、翰林学士、太常博士、吏部侍郎、刑部尚书、国子祭酒、礼部尚书、工部尚书等职务。他自幼深受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的影响,曾多次参加文学会盟,与李白、白居易、韩愈、元稹等人交往甚密。
刘禹锡的作品包括散文、诗歌、书法,其中尤以其散文最为出色。他的散文富有情感,意趣优美,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描写突出传统风骨,被誉为“唐代小品文的集大成者”。他的诗作则融入了诗家豪放的风格,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比如《陋室铭》、《竹枝词》、《钱塘湖春行》等。
不幸的是,刘禹锡在唐宪宗牛僧孺年间因曾主张议论宰相把持朝政而被贬山西,后又因得罪武则天而被革职为平民。但无论任何时候,刘禹锡都是一个以文化自诩的文学家,至死不渝。